普洱茶的種植和茶山的命名的來源
臺灣茶界知名學者許時海先生談到 :
在數(shù)百種茶中, 普洱茶是最能代表茶歷史文化的產(chǎn)物。
一是,普洱茶保有我國古代團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態(tài)。
二是,普洱茶除了與一般茶葉重視原料、制作保存之外,更講究其時間年代,具有歷史價值。
三是,普洱茶具有其“越陳越香”獨特的風味。
四是,一旦喜歡上普洱茶,經(jīng)常喝他的人,對其它茶湯會有難以入口的感覺。
普洱茶作為茶中珍品,上貢朝廷,還常作為禮品饋贈他國,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寧洱鎮(zhèn),官府專門設有茶廠、茶局,統(tǒng)管茶葉的精工制作以便上貢朝廷。在清由于對普洱茶特別的喜愛,規(guī)定每年需上繳貢茶6萬6千斤。(在當時,這是一個不小的數(shù)字。)由地方官吏負責組織上貢朝廷。其與各地進貢的小葉種茶相比,普洱茶茶味、茶性大不相同,來自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大葉種茶,茶味特別濃厚,助消化能力特別強,性溫味香,有醫(yī)療保健作用,這些特點,特別適合游牧出身、肉食為主的滿清朝廷皇親國戚 的需要。于是,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兒茶、團茶、茶膏等,深得帝王、皇族、將相的垂愛,一 時間,宮中以飲普洱茶為時尚,有的泡飲,有的熬煮奶茶。朝廷所重,民間仿效,普洱茶在清朝時聲譽大震。
云南地方向清朝廷進貢普洱茶,一直延續(xù)到清朝末年,前後將近200年。本世紀60年代初,北京故宮還存放著清朝廷沒有用完的普洱貢茶數(shù)噸,包括團茶、女兒茶、茶膏等品種。至今,北京故宮博物館還保存當年普 洱茶精品“人頭茶”(人頭形狀的茶團 )1個,重約5斤,形狀完整,色澤鮮明。清朝廷收納的普洱貢茶,除了供皇宮享用和分送皇親國戚外,還當作高級禮品饋贈 外國使團。例如:公元1792年,英國特派前駐印度馬德拉斯總督馬戛爾尼勛爵為首的覲見團一行95人來華,以向乾隆祝賀80大 壽為名 , 要求清廷增設通商口岸,降低關稅, 允許設立租界,派駐公使,并送上大批壽禮。乾隆沒有同意英方的要求。但作為禮尚往來,也回贈了大批:珍貴禮物,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。
西雙版納歷代封建首領也把普洱茶視為珍貴之物。據(jù) < 泐史 ) 載:明朝隆慶六年 ( 公元 1572 年 ) .車里宣慰史,刀應勐為其妻(緬王之女)回緬省親準備的禮物中,就有普洱茶4筒.每簡 5團,與金銀珠寶并重。普洱茶的生產(chǎn)歷史悠久,由此便產(chǎn)生許 多古老的傳說,最具代表的是尊諸葛亮為 “茶祖”,逭輿內(nèi)地茶農(nóng)尊神農(nóng)、陸羽為 “ 茶祖 ” 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每年農(nóng)歷 7 月 23 日 諸葛亮誕辰這天,茶山各村寨都要舉行集會,稱為 “茶祖會”。
諸葛亮在整個茶事活動中,無所不在。 首先是說種植茶樹和采茶,都是諸葛亮教的。慢撤 ( 易武 ) 茶山傳說,易武漢朝就有茶,諸葛亮南征時教紿采茶飲茶方法。蠻磚 茶山茶農(nóng)說,諸葛亮北歸,當?shù)氐谋救俗逡?跟隨而去。諸葛亮怕他們掉隊,就叫他們夜 里頭朝下睡,馬向南栓。但不知什么原因, 他們搞反了,頭朝上睡,馬向北栓,結果掉了隊。諸葛亮回頭見他們沒有跟上,就撒下 3 把茶籽說:“你們吃樹葉、穿樹葉吧!” 這樣,本人族就留在茶山以茶島生了。攸樂茶山的基諾族也說,他們是諸葛亮南征時遺留下來的。一天,諸葛亮突然不見了,找了兩天才找到。諸葛亮不再收留,賞給他們1把茶籽,讓他們安居下來,種茶為生?;Z族自稱“丟落”,世代尊奉孔明。
其次是 “ 六大茶山 ” 的山名,都跟諸葛亮的遺物有關。傳說諸葛亮南征時.走遍了六大茶山,留下很多遣器作紀念,六大茶山因而得名。清朝道光年間的 ( 普洱府志·古跡 ) 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舊傳武侯遍歷六山,留銅鑼於攸樂,置銅豬於莽枝,埋鐵磚於蠻磚,遣木梆於倚邦,埋馬蹬於單登.置撤袋於曼撒, 固以名其山?!痹撝具€提到,大茶山中有孔明山,是諸葛亮的寄箭處( 孔明山在勐臘縣象明鄉(xiāng)西100里處)。再次是關于“茶王樹 ”的傳說?!傲?/span>茶山”上,有許多義高又大的茶樹,被稱為 “茶王樹”,受到當?shù)?/span>茶農(nóng)的崇敬。每年新茶開始采摘之前,都要置辦祭品祭祀“茶王樹”,甚為隆重。傳說有些“茶王樹” 是諸葛亮親手種植。清人阮福在(普洱茶記) 中描繪道:“其冶革登山,有茶王樹,較眾茶獨高大,相傳武侯遭種,夷民當采時,先具酒醴禮祭於此?!?/span>
普洱茶的歷史久遠,因而與之有關的文物古跡甚多,六大茶山的原始密林中,還遺存長滿苔蘚的茶山碑和各種雕刻,峭壁上刻有一幅騎白牛的茶農(nóng)雙手緊持圓餅茶高高舉起的圖象,這是古代以產(chǎn)圓餅茶為榮為喜的明證。壁畫歷經(jīng)千百年,傳代茶農(nóng)依然不忘。最有名的是易武茶案碑,該碑文1100多字,記的是一椿茶案,故又稱“斷案碑”。該石碑高1.3 米、寬70厘米,立于勐臘縣易武鄉(xiāng)石屏會館關帝廟右側.現(xiàn)保存完好,是勐臘縣和易武鄉(xiāng)的重點保護文物之一。該碑立於逆光十八年 ( 公元 1838 年 ) 冬月初三,距今已150多年。
至于普洱茶的民間傳說和詩歌、民謠,則流傳得更多、更廣。 西雙版納茶區(qū)主要居住著傣.佤、彝.哈 尼、布朗、漢等民族,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方法。在唐宋時,是“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”。以后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普洱 茶品種較多,飲茶的方法更多種多樣了。在制作、飲法、禮儀等方面,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特點。如:基諾族喜涼拌茶,佤族愛燒茶,布朗族喝青竹茶,拉枯族飲烤茶,傣族獨鍾竹簡茶,哈尼族尤重土鍋茶等,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和豐富的內(nèi)涵。